中关村软件园:构建校企协同平台 助力创新创业发展

来源:媒体宣传部   日期:2016-02-04


       
       创新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核心战略,近年来主要国家提出科技战略的频率之快、层次之高前所未有。美国的创新战略与再工业化战略、欧洲的创新型欧洲及工业4.0战略、日本打造的"全球领先的创新中心"战略等都将未来竞争的方向瞄准了"创新"这一大战略,全球创新竞争手段日趋激烈,创新正重塑着世界的格局。
  2015年,被誉为中国第四次创业浪潮的"众创大潮"在全国兴起,李克强总理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要以大众创业培育经济新动力,用万众创新撑起发展新未来,打造经济新的发动机。国务院及相关部委也密集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双创"发展,为"双创"松绑。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2015年5月、6月,分别就高校双创人才教育改革和双创人才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了意见;2015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总规模为600亿元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加快构建双创支撑平台指导意见。"创业中国"中关村引领工程和"全国首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相继启动,创业新四军竞相涌现,中关村引领中国创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创时代"。
  中关村软件园作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北京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正在积极探索创新性的校企合作之路,园区产业集群与高校集群之间通过实习实训、专业共建、创新创业、协同创新等方式构建了全方位合作模式,成果显著。
   中关村软件园"双创"新态势
  中关村软件园作为中国信息产业聚集高地,在国家和中关村一系列双创政策的推动下,正涌动着新一轮的创新创业热潮,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加速聚集,成果初现。目前,在园区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企业400多家,总产值逾1600亿元,研发投入175亿元(占比10.9%),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家,共计获得3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4000多件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334项,制定了200余项国家国际行业标准。园区累计孵化企业近650家,吸引留创企业150家。获得政府创新创业类授牌20余项,建立创业支撑类公共服务平台25个,线上聚集100多家各类投融资机构,已成为中关村创新高地和创业沃土。
  如今在中关村软件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加速器、创融e家、云基地等创新创业载体比肩相邻。这些创新载体中,有的提供廉价的办公空间,有的提供融资对接平台,有的提供技术交流机会,有的提供创业培训,还有的兼而有之……不管模式怎么样,这些创新型产业载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为创新创业服务。雷雷伙伴孵化器、火花创投孵化器、衫晒科技孵化器、工商银行服务平台以及ZPark&IBM联合创新中心等多个众创孵化项目。园区定期推出的"中关村软件园大讲堂"、"e起飞翔-企业活动日"、"创新之源"之科技企业成果展示、人才招聘会、投资机构对接会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将会为各类创业服务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平台资源。
  作为卓越的专业化高科技园区发展商,中关村软件园公司紧密围绕企业从创立、孵化、加速到成熟的不同发展阶段,针对双创的特点和需求,构建了包括政策引导、产业集群、创新平台、科技金融、国际合作和产业服务的六大生态要素。如同自然界的万物生长需要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双创发展也需要适宜的产业生态体系。
   校企协同助力"双创"实践
  一般情况下,校企合作的"企"是一个"个体",中关村软件园作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重点放在引导、组织产业集群与高校合作。目前,园区已形成了独立软件开发(ISV)、互联网产业、新型IT服务、计算机通信及金融信息服务等产业集群,与北大、清华、北航、上海交大等数十所高校的计算机、通信、自动化、营销、电商等专业集群进行了校企协同,实现园区整体与高校的教学、科研、学生实习就业、创新创业全面对接。
  园区注重构建不同功能、不同层次的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合作平台全面统筹园区与高校的合作,促进企业与高校的人才培养及科技创新合作。
  2010年起,园区与北京石化学院开展卓越工程师专业共建,2012年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依托"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开展与高校人才培养深度合作,将"中心"建设成为产业集群与高校集群的教育合作平台。中心将发挥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的优势,成为高校信息类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新平台,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通信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与计算科学等多个专业。
  2011年,园区与北京联合大学签约,共同启动"企业集群与高校专业群协同创新"的模式探索,开展"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创新实践。2015年,中关村软件园与北京联合大学共同申报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获得国家级教学奖成果一等奖。
  2014年,园区与高校合作成立专业共建中心,在与北京石化学院共同构建的"四年不断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开展与全国高校的专业共建,重点培养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人才。专业共建合作中心经过一年多发展,已与西北师范大学、昆明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共建专业,重点开展"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等领域的紧缺人才培养。
  园区支持并引导领军企业与高校院所成立各种产业技术联盟及合作机构,形成高效的协同创新网络。园区在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研发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015年被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评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园区引导并支持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和高校院开展联合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促进实现校企协同创新。2015年4月,中关村软件园与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校企协同产学研创新联盟"。联盟以"促进产教高度融合,助力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为宗旨,已成为校企互动的高层平台。
   积极促进高校"双创"基地建设
  北京市教委经过全面考察,最终确定与中关村软件园共建"北京市大学生创业园",双方于2015年10月正式签约。中关村软件园大学生创业园作为"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将充分发挥园区双创优势,为北京市百所高校提供大学生创业服务。
  在北京市教委的指导下,由园区组建创业园服务机构。将充分发动园区企业参与,将产业资源、创业服务体系与高校工程实践及创业教育体系结合,建立起学生创新实践、创业的顺畅通道。大学生创业园将建立起"一院(创新创业学院)、两库(专家库、项目库)、三平台(孵化加速平台、技术支撑平台、天使投资平台)、多基地(多个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基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面支持与服务。大学生创业园将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高标准的创业环境,3000平米的场地提供创客空间、创业训练、创业孵化的全方位功能。
  2016年园区将对高校大学生双创给予全面支持,支持高校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将园区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扩展到高校,建立起高校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的"双创直通车"。继续深入做好以"创新创业与互联网思维"为代表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以创新社团、创客空间、企业工作室、工程中心、开放实验室等为代表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和以创业空间、创客空间、创业伙伴、创业金融、创业文化为重点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中关村软件园与高校共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将与大学的教育体系有机结合,成为双创人才培养的新平台。
  中关村软件园校企合作体系经过十年的发展,在实习实训与专业共建的基础上,2015年底已与超过120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与20所高校开展专业共建,园区实训基地十年来累计培训超过4万名大学生,超过3万人进入中关村企业实习或就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展望2016年,园区将更加侧重于双创人才培养,与高校并肩携手,为国家创新创业和校企协同发展做出我们新的更大的贡献。

分享: